北京促成首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解企业燃眉之急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张漫子)“过去从高校获得技术专利许可至少需一年,北京如今从双方启动协商到协议签订只需半个月,促成成果没想到还是首例‘零门槛’。”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毅说。科技
近日,先使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以“零成本”从首都师范大学获得专利“阶梯加热红外热破技术测量厚度的用后业燃方法”的使用许可:公司在一年内可免费使用该专利技术,一年后再开始支付第一笔专利许可费用。付费得益于“先使用后付费”这项新政策,解企急该团队已迅速基于专利技术开展新一代产品研发,北京步入转型升级的促成成果快车道。这是首例北京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的首例。
“‘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主要是科技为解决中小企业使用高校科技成果面临的渠道不畅、许可费用高等问题。先使”北京市科委、用后业燃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说,付费该模式将代替此前“一次性买断”的“先付后用”模式,降低成果转化门槛。
北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需求大,理应是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看,中小企业还不是承接科技成果的主体。
首师大科技处处长兼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唐舜说,过去成果转化存在合作机制不稳定、信息披露和交流渠道不畅、成果估值手续多、定价难、效率低等堵点痛点,不仅使高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充分发挥价值,也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转型阶段对高质量技术供给的迫切需求,制约了科技企业发展步伐。
瞄准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痛点,近期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多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鼓励高校院所通过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使用,同时约定后续收益,降低双方合作门槛,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流动,更好发挥中小微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唐舜说,政策还引入担保机制,帮企业承担成果转化风险,也保障高校科研团队权益。(完)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争得“面子” 重塑“里子”——黑龙江国企改革调查
- 隆基股份回应云南电费“涨价”:短期内受到影响 但长期可控
- 赞助国足海参店被问“吃了会脚臭吗?”客服回答:看性别
- 外汇局:2022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1880亿美元
- 融创房地产境内债务重组分两种方案:未展期债务将展期至2027年
- 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有小区解封?网传图片摄于4月1日前
- OPPO智能指环专利获授权,显示屏可拉伸
- 马航一波音737客机紧急折返:乘客称飞机一度骤降,马航承认飞行中遇到技术问题
- 曾志伟出任TVB总经理,称“多培养几个刘德华、谢霆锋”,最致命的是年轻人看惯了短视频
- 最高奖励5000万!深圳出台大手笔金融业扶持政策,涉及金融企业、金融科技、风投创投,支持相关企业落户…
- CASE趋势加速普及,主机厂、供应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 《着眼未来:汽车行业趋势报告》给出答案
- 16家银行入选个人养老金基金首批销售机构
- 荣耀赵明:鸿蒙是烟囱式的解决方案,而我们选择在不同体系之间打通
- LPR连续3月按兵不动 “稳楼市”效果待显
- 11月22日重点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妖股明天复牌,此前13天11涨停!公司这些行为被责令改正
- 突然狂拉!A50指数涨2%,沪指重返3100点!刘强东:再捐1亿!京东副总监以上降薪
- 利好不断,资本纷纷涌入充电桩,但行业龙头特来电已连亏3年,累计亏损5.6亿元
- 中国游戏市场10月销售收入超197亿元 6个月内首次环比正增长
- 火力值拉满!“东海雄狮”这些训练画面让人血脉偾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