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澳媒:为什么在太平洋岛国的中国企业选择沉默?!

澳媒:为什么在太平洋岛国的中国企业选择沉默?

时间:2025-07-08 14:06:24 来源:乐在其中网 作者:娱乐 阅读:663次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展政策博客”网站8月23日文章,澳媒原题:为什么在岛国的太平中国企业如此沉默?笔者研究中国企业在太平洋岛国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生活在澳大利亚或太平洋地区的洋岛各行各业的人。我们的中国谈话揭示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问题:那些没有直接参与中国公司运营的人,无论住在哪里,企业都没与这些中企甚至生活在当地的选择中国人接触过。许多中国公司在太平洋市场经营近10年,沉默他们的澳媒声音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弱,太平外界对其看法也越来越多基于推断甚至猜测。洋岛

许多太平洋地区的中国当地和西方媒体朋友抱怨,中企对媒体采访请求不回应。企业宁愿冒着被误解的选择风险而保持沉默,也不愿解释一些事情,沉默引起人们注意,澳媒这是一种出于对外界不信任而进行的自我保护。是什么让中企如此警惕?

西方媒体的报道难辞其咎。一项研究发现,自2018年以来澳大利亚媒体将中国作为太平洋地区威胁的报道和评论大肆增加,有些歪曲事实、使用误导性信息炮制博眼球的内容,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接连不断的虚假新闻使中企对于非中国媒体,包括那些撰写公正报道的当地媒体产生抵触心理。

一些中企试图依靠当地政府澄清事实并与媒体沟通,但并不奏效。一家中国公司告诉笔者,他们曾向当地政府报告一个误解,期望帮助澄清,但对方没这么做。此类事件导致中企认为外界并不关心真相,这反过来又导致中国公司在管理公共关系方面的消极态度。

更让中企恼火的是西方媒体只关注他们的“缺点”,却忽略成绩和积极方面。例如,中国派往太平洋地区的医疗队很少被报道。一家澳大利亚医疗公司说与中国医疗队的接触很少,只是因为中国医生大多在偏远村庄工作——这在当地是很积极和受欢迎的做法。

中企不愿面对媒体的另一原因是,他们知道会被问及与中国的太平洋政策和影响力有关的问题。一名在斐济的中国朋友说起他受访的经历。记者提问时,好像他是外交官,而非来自中国的小企业主。

在澳大利亚,即使澳中政府关系紧张,社会层面沟通仍是开放的。例如,澳中年轻人可并肩而坐讨论两国关系。但这在太平洋岛国地区很难实现,那里没有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许多中国公司的人英语水平也有限。

语言障碍是沟通的一大挑战,还可以通过技术克服。但中企沉默的根本原因是在被针对和被误解的经历中逐渐产生对外界的不信任。如何重建中企与外界的互信仍是难题。但我们——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人们——可以帮助建立一个促进公开对话的社会环境。这需要媒体尊重文化差异,客观报道,中企则要对与媒体的互动持开放态度。(作者Huiyuan Liu,陈俊安译)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白宫借拜登话批特朗普支持者:“MAGA共和党人”是极端主义威胁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
  • “三桶油”齐聚A股,中海油上市在即!油价飙涨,一季度日赚近3亿
  • “板蓝根大王”去世9个月,儿子接班身家暴涨至900亿!父亲仍是大股东?
  • 联手这家A股!“宁王”又有新动作:宁德时代、阿尔特、壁虎科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多家知名机构增持
  • 证监会等三部门:稳定投资者预期 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
  • 交个朋友CEO:罗永浩的转让费协商中,费用会比较合理
  • 6000亿!祖孙三代心血浇灌,用时间熬出一个超级IPO
推荐内容
  • 吉林:“皇封村”“爷仨小烧”等5批次酒类样品不合格
  • 下周22倍大牛股解禁超180亿元!还有这些股票流通盘将翻倍
  • 2022年首批游戏版号下发 游族网络西山居均在列
  • “基金”又跌上热搜 公募看中的机会在哪?
  • 欧央行官员:“超前加息”有助于减轻痛苦,货币政策应尽快正常化
  • 股市大调整!八大机构研讨反弹主线:静候“成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