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起飞”
转自:北京商报
20世纪40年代,起飞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大胆预言“飞行汽车迟早会出现”,小鹏如今预言正逐渐变为现实。起飞1月30日,小鹏小鹏汇天发布消息称,起飞其自主研发的小鹏两座载人飞行汽车——旅航者X2,已正式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起飞特许飞行证。这意味着,小鹏小鹏飞行汽车距离落地又近一步。起飞
获特许飞行证
随着飞行汽车研发提速,小鹏国内首款有人驾驶eVTOL产品特许飞行证落地,起飞车企间的小鹏竞争也从陆地“卷”向天空。
小鹏汇天发布消息显示,起飞旅航者X2成为国内首款提出申请并成功获批的小鹏有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产品。此次,起飞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根据《CCAR-21 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相关条款对旅航者X2进行审定,认可旅航者X2能在特许条件下安全地开展飞行活动,并颁发特许飞行证。据了解,特许飞行证是对尚未取得有效适航证或可能不符合有关适航要求,但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能安全飞行的航空器可申请特许飞行证。
资料显示,旅航者X2是由小鹏汇天自主研发生产的两座载人飞行汽车,全机身采用碳纤维材料打造。“获得特许飞行证后,我们将继续开展一系列的载人驾驶测试,为公司后续的量产产品积累研发、飞行测试等数据和经验。”小鹏汇天相关人士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旅航者X2获得特许飞行证,不仅进一步推进小鹏汽车飞行汽车方面的研发,也将让飞行汽车的发展再提速。
争抢万亿级市场
近两年,随着智能化汽车崛起,飞行汽车被认为将有望成为未来主流交通方式,包括大众、吉利等车企巨头与科技企业争相入局新赛道。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超过200家企业或机构在研发约420种型号的飞行汽车产品,整个行业融资在20亿美元左右。
相继入局提速飞行汽车布局的背后,各企业争抢的是未来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相关报告显示,全球飞行汽车行业将在2030年达到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在2040年增长至1.5万亿美元。同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10万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
面对未来的市场规模,各企业也通过不同研发路径争夺未来主控权。
目前,飞行汽车产品路径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为采用陆空一体设计“能跑也能飞”;另一种则是以垂直升降载人飞行器作为研发重心,产品为开拓更为轻量便捷的空中交通市场而存在。此前,大众汽车发布的首款飞行汽车原型机V.MO,便属于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
不同于大众汽车的路径,小鹏汇天则选择“陆空两用”的属性。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小鹏飞行汽车90%的情况下是开车,10%的情况下是飞行,也就是说,虽然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定位‘飞行汽车’,但主要使用场景还是在地面交通。”
“飞天”还需闯关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与航空领域的跨界发展,让“汽车飞起来”的技术障碍不再是难题,也让飞行汽车作为未来立体交通的运载工具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不过,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表示,飞行汽车要发展,还需闯关动力、平台和交通三大关键技术领域。
据了解,安全是在飞行汽车赛道上被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张扬军表示:“飞行汽车无法像地面行驶汽车一样停在路边,必须提供应急恢复模式来确保安全降落和停靠,这是飞行汽车低空智能驾驶技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不仅如此,在技术上,飞行汽车的电动电池需要克服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快速充电、长循环寿命和热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同时,适航认证、“航线”制定、空中行驶规则、事故责任划分、空中执法手段等问题以及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经济成本等,都是飞行汽车未来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挑战。
虽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诸多难题,但国家层面正在积极鼓励这一产业的布局。去年3月,交通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部署新型载运工具研发:部署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飞行与地面行驶自由切换等技术。
张扬军表示,随着汽车和航空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跨界渗透与融合发展,智能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飞行汽车的地面行驶功能属性必将得到实现和强化。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刘晓梦
相关文章:
- 弟弟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姐姐又涉内幕交易!昊志机电再暴雷
- 网曝舒克G33型号电动牙刷充电冒烟爆炸,客服:充电口进水导致,现已改版
- REITs融资开闸、争相纳入保租房体系,房企长租公寓如何重整旗鼓?
- 快讯:指数午后集体回落创指跌超1.7% 中字头股票强势拉升
- 达实智能年内中标3.24亿智慧医院项目 连亏三年后业绩回暖净利增超 4倍
- 再次参选!美国知名说唱歌手“侃爷”确认参加总统大选
- 义合控股发盈喜 预计半年期取得股东应占溢利约1400万至1700万港元
- 涉房大宗资产频频打折拍卖 买家出手理性谨慎
- 周亮:加快构建与国际相衔接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 河南通报安阳火灾事故原因:系企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